中新網福州4月21日電 (林春茵 方艷)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夕,福州兩家特色書店不約而同“轉身”,一來一去,再見江湖。21日,福州主營地方文化、史志文獻的尚友書店因租金高漲而暫停營業。此前兩天,整體轉製為福建新華傳媒發展有限公司之後一度銷聲匿跡的福建外文書店,重新掛牌,“偏安”於福州五一路的閩台書城。
  在福建省外文書店做店員超過20多年的婁曉輝告訴記者,該書店自1976年作為處級單位成立伊始,就“暫借”福建新華書城門店,儘管位於鼓樓區安泰的商業中心,“但從來就沒有獨立產權的門市。”她認為這是外文書店日後難以為續的重要原因。
  在老福州記憶中,外文書店就是八十年代末出國熱、外語熱的代言詞,婁曉輝回想當時受歡迎的程度是,“櫃臺經常被買書的人潮擠歪掉。”
  隨著購書渠道逐漸打開,外文書店再難一家獨大。2007年,採取擴張政策,大舉借債用租的方式在福州和廈門連開五六家門店,主營品種達3萬多種,其中80%的圖書為獨家經營的原版讀物,“一度風光再現。”
  但2010年後接任外文書店經理的陳暉則認為,儘管走特色路線,但以零售終端銷售的經營模式,難以抗衡已經崛起的電商衝擊。
  陳暉向記者透露,他接任前四年,該書店平均虧損已達到年均600萬元(人民幣,下同),因為零售利潤低,“大面積擴張人力成本,租房子賣書是失敗的。”
  尚友書店負責人張炎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06年倉山店房租每月1800元,2007年漲到每月2400元,2014年漲到每月4800元。“倉山店每月的營業額在1萬元左右,除去進貨成本只剩下五六千,再扣去房租和人工費,基本沒有盈利。”
  反觀尚友的淘寶店,因沒有房租開支,“每個月銷售額有兩三千,這算是不錯的盈利,可以補貼到實體店。”
  “尚友差異化銷售的方向是對的,會找合適地方繼續做。”尚友的圖書涵蓋閩都文化、福州船政文化、八閩名人、閩台交流、八閩地域文化等,對閩地文化研究者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在業內頗有口碑。
  相較於尚友的執著,外文書店在有多年外貿背景的陳暉團隊推動下,走過膨脹再瘦身的路子。近年來,該書店轉戰大中專教材招投標、館配圖書訂購等團購項目,同時從事印刷設備進出口、紙張耗材、國際貿易、大宗商品貿易等,陳暉透露,“其中燃料油和煤炭、能源產品占據40%的銷售額”。
  借助於“外文的招牌畢竟過硬,國有身份也比較有信譽度,”外文書店擴張業務很順利,近年來營業收入持續以3位數的速度增長,利潤以2位數的速度上升,2013年營業收入達1.63億,為史上最高。
  儘管自嘲“外文書店賣燃油”有點“不務正業”,但陳暉認為,這是市場倒逼,外向型文化企業是發展趨勢,他曾向媒體表示,“一味懷舊,帶不來利潤。”
  2013年底,福建省外文書店整體改製為福建新華傳媒發展有限公司,數月後,主管部門下文,將“福建省外文書店安泰書城”更名為“福建新華外文書店有限公司”,但僅保留閩台書城這一家零售門店。“外文書店”得以保留,但“閩台書城目前盈利僅持平,”再次面臨傳統書業的尷尬。
  婁曉輝現任福建新華傳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她尤其關註日前出台的《關於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按該文件,所有從事圖書批發、零售的書店5年內都不需繳納13%的增值稅,“這是利好消息,但我們主營的進出口這塊就享受不到。”
  尚友的銷售額未達到稅收起徵的2萬元,張炎琳表示,“政策的優惠,我們沒有感受到。”他更希望書店能納入市政規劃,打造書店集聚的街區,以優惠租金吸引書店入駐,“讓這條街成為城市的亮點。”(完)  (原標題:福州兩家書店“再見江湖” 業內吁打造集聚文化街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36irmh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